鱼类“四度”中招—孔雀石绿害“鱼”不浅
时间:2013-08-14 阅读:1745
根据佛山市农业局发布的7月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情况,高明区的2份草鱼样本查出孔雀石绿残留。有统计发现,2013年以来鱼类产品已经4次查出孔雀石绿残留。害鱼的孔雀石绿究竟是什么?其有何危害而不能用于水产品?有没有有力的检测手段呢?本文将一一解答。
孔雀石绿
孔雀石绿是一种带有金属光泽的绿色结晶体,因颜色与孔雀石相近而得名,又名碱性绿、孔雀绿。其分子式为C23H25ClN2,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兰绿色。孔雀石绿是一种三苯甲烷类化工染料,以往仅在制陶业、纺织业、皮革业、细胞化学染色剂和指示剂等方面有所使用。自1933年起孔雀石绿开始作为驱虫剂、杀菌剂、防腐剂在水产养殖中出现,而后因为具有价格低廉、*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活鱼运输及各类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孔雀石绿有何危害
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孔雀石绿潜在的毒副作用受到了关注。研究发现,孔雀石绿进入水生动物体内后,会快速代谢成脂溶性的无色孔雀石绿。孔雀石绿具有潜在的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其在养殖业中的使用未得到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的认可;根据欧盟法案2002/675/EC的规定,动物源性食品中孔雀石绿和无色孔雀石绿残留总量限制为2μg/kg;日本的肯定列表也明确规定在进口水产品中不得检出孔雀石绿残留;我国在农业行业标准《NY5071-2002无公害食品鱼药使用准则》中也将孔雀石绿列为禁用药物。但由于没有低廉有效的替代品,孔雀石绿在水产养殖中的使用屡禁不止,这就给监管部门的检测监控提出了难题。
孔雀石绿的检测
如上所述,孔雀石绿在水生动物体内迅速代谢成物色孔雀石绿,而无色孔雀石绿的毒性甚至超过孔雀石绿,所以我们通常将孔雀石绿和无色孔雀石绿的总量作为动物源性食品中孔雀石绿残留的*。目前,孔雀石绿的检测方法以理化检测法和免疫学检测法为主。其中理化检测法包括:薄层层析法、分光光度法、高压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但这些检测方法步骤繁杂,设备昂贵,对操作人员要求要高,不宜普及推广,相较之下免疫学检测方法更为常用。
酶联免疫检测法(ELISA):酶联免疫法的基本原理是将酶分子与抗体分子共价结合,结合产物不会改变抗体的免疫学特性,也不影响酶的生物学活性。此种酶标抗体可与吸附在固相载体上的抗原或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底物可在酶的作用下使其所含的供氢体由无色的还原型转变成有色的氧化型,出现颜色反应,颜色反应的深浅与样品中相应抗体或抗原的量呈一定的比例,显色反应可通过酶标仪进行定量测定。ELISA方法是一种既特异又敏感的检测方法,可分为:间接竞争抑制法、抗体/抗原包被直接竞争法和夹心法。
孔雀石绿的ELISA检测法采用的是间接竞争抑制法,是用人工抗原包被酶反应板后加入抗血清和待测药物进行竞争性结合反应,洗涤后板上只留有与包被抗原结合的抗体(一抗),再加酶标记物的二抗与一抗结合,洗涤后加入酶的底物。酶催化反应的产物量与被结合的一抗和二抗量呈正比,与待测样品中相应的药物量呈反比。其特点在于一个一抗可结合多个二抗,放大待测物的量,提高了方法的灵敏度。目前商品ELISA孔雀石绿试剂盒,都只能检测孔雀石绿总量,不能同时检测孔雀石绿和无色孔雀石绿各自的含量,在样品前处理过程中应注意根据抗原和抗体的类型,将目标化合物全部转化成相对应的形态。
智云达食品安全孔雀石绿等快速检测水溶性非食用色素试剂盒
由北京智云达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孔雀石绿快速检测水溶性非食用色素试剂盒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操作简单,性价比高,特别适合大批量样品的筛选。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ELISA法的抗原和抗体结合有较强的选择性,但水产品的种类繁多,基质复杂,检测结果的假阳性几率较高。因此,用该方法检出的阳性样还需用进一步通过高压液相色谱法或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进行定量和确证。
孔雀石绿作为一种化工常用原料,难以禁止其生产;且其价格低廉、防治某些水产病害效果明显,对其进行控制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孔雀石绿潜在的毒副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我们需要加强对孔雀石绿的了解,建议养殖从业者自觉使用较为安全的渔场杀虫和杀菌剂,加大监管力度,尽快研究出孔雀石绿的替代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