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闻回顾系列】:十年攻关,一朝突破。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产品黄曲霉毒素亲和微球速测技术及速测仪”日前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问世。
专家们对这项研究成果的观摩鉴定显示,在操作人员启动这个轻便、灵巧的新型速测仪后,分别对3种不同的农产品样品进行现场测定,每个样品所测时间仅为16分钟,且检测结
果能同机显示,并且直接读数,刷新了上zui快1个小时的检测纪录,而且检测灵敏度强、准确度高,达到0.1цg/kg(百亿分之三)。参加鉴定会的专家认为,这项研究成果不仅*,并且优于国内外同类检测技术,达到*水平。
黄曲霉毒素是迄今发现污染农产品毒素zui强的一类生物毒素,也是强致癌物。由于黄曲霉毒素可以发生在农作物生长、收获、晾干、加工和贮藏的任何环节,因此极易污染花生、玉米、大米、大豆、食用植物油、饼粕及饲料等农产品,并由此直接进入食物链,造成
淀粉类食品、动物性食品与肉、蛋、奶等的连锁污染。目前,甚至在油料种子、干果、
调味品、发酵产品、中药材、酒等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产品中发现了黄曲霉毒素。
据了解,由于黄曲霉毒素污染已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目前上对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含量的检测,已成为强制性贸易技术措施。由于我国原有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不能满足国内外农产品安全消费和贸易检测的需求,特别是缺少适于现场和口岸检测的快速、简便、定量检测技术,我国曾遭受了巨大的农产品贸易经济损失。
项目主持人李培武研究员介绍,目前、国内检测黄曲霉毒素的方法很多,但大都需要固定的大型精密仪器,且操作复杂,耗时长,检测成本较高。研制出的这项速测技术及设备,可对50余种农副加工产品进行黄曲霉毒素含量的随机实地测定,甚至包括了酱油、醋、
酒类,具有“”优势。
专家们认为,这项成果对保证我国大宗农产品及食用油消费安全,促进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出口创汇,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的实施,提供了关键性技术支撑。目前,研究成果已向国家局申请两项发明保护,国外已有厂商及研究开发机构提出了合作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