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杭城闹市龙翔桥附近的一家“全家”,店门口特意摆放了一块宣传牌,上面注明,早餐中餐晚餐均有售,并提供外卖服务。
食客小张是工联商厦的一名经营业主,也是这家便利店的老主顾了。他告诉记者,大约今年3月,便利店里增设了10多张桌椅供饮食者就坐,“我现在每周有三四次在这里解决中餐。吃的东西也多,店内有数十种品类呢!”
同样,在学院路附近上班的小白领Ann,zui近也喜欢上“祐驿站”解决午饭问题,她说:“杭州有不少便利店悄悄‘更新换代’了,不仅门面大了,装修也更精美了,增值服务多了不少,像祐驿站就连在天猫上购物也能直接到便利店取件,太方便我们这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了。”
通过对环境的打造、经营产品结构的调整等措施,杭城一些连锁便利店正在“变脸”,以零售+快餐的“三代店”形象悄悄虏获年轻人的心。
拾阶而上的座位区、迷你可爱的多肉植物、欧式古典吊灯、舒适的沙发椅……你别以为是走进了咖啡厅,这里只是一家便利店而已。
在耀光大厦工作的徐新告诉记者,一个多月前,毗邻大厦的“喜士多”便利店经装修后开设了座位区,公司同事“下午茶”的主战场便从咖啡厅转移到了便利店。“便利店经济啊,咖啡面包,光咖啡就有6个种类,装修之后,环境比以前好多了。”
徐新说,这家店总面积没有变大,就是把原先很多售卖零食的货架撤掉了,专门设置了一个座位区,还多了一台开放式保鲜冰柜。“鲜食比以往多了不少,有年轻女孩喜欢的沙拉和时令水果,中老年顾客喜欢的水饺、热粥等传统小吃,而我们上班族zui爱的快餐呢,不光有中式、西式,甚至有来自韩国、日本等国的特色小吃。”
“这家‘喜士多’老店新开之后,门店更具‘人性化’,柜台上专门有台烤面包机,买了新鲜吐司的消费者如果喜欢吃松脆的烤面包,就能在店里解决。”20出头的黄告诉记者。
耀光大厦旁这家 “喜士多”,在连锁便利店行业内,有个时髦叫法—“三代店”(注:*代是“前店后仓”夫妻店,第二代是售卖冷冻冷鲜商品、油、大米等民生商品的社区店和24小时便利店)。一位知情人透露, “喜士多”未来要开的门店基本会按“三代店”的标准打造,实现零售+快餐的经营模式。
现象
增加座位、鲜食和个性化服务,便利店“变脸”
上海商学院去年对便利店行业调研发现,常去便利店的人群中69.69%为16至35岁的年轻人。
顶新集团董事长魏应行日前亲临深圳“全家”三代店时表示,今年计划在中国开设350家店铺,在介绍“全家”2024年实现万家门店的开店目标时,曾提到“‘90后’简单、便利、的消费习惯形成,便利店将在内地大有用武之地”。
聂志华的观点与其不谋而合,他说,“年轻群体的特点就是需求个性化,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和享受一定品质的休闲生活。‘三代店’概念,其实就是便利店不光为顾客提供简单的商品购买,更多的是提供和倡导一种生活方式。除了实现向便利餐厅功能的转变,还提供信用卡还款、购买长途客运票、网游点卡、快递代收代寄、话费及公交卡充值、水煤气费缴纳等增值服务。”
增设座位休憩区、打造舒适温馨的硬件环境,拉长顾客的停留时间;结合时节热点不断推出主题营销活动、更新商品品项,与顾客保持鲜的沟通,来增加客户的黏性,刺激其潜在消费……这些手段无不是为了迎合“80后”、“90后”群体的消费心理。”
除了“喜士多”,杭城不少品牌连锁便利店,如“全家”、“祐驿站 ”等zui近也在加快向“三代店”转型升级。
“预计下月将新开出8家左右打着‘三代店’概念的门店,大部分经营面积将超过100平方米。”“祐驿站”营业总监聂志华向记者透露,“目前‘祐驿站’在杭州有近百家门店,20%左右已经升级为‘三代店’。”
在杭州市中学附近的“祐驿站”里,记者遇上了一对大学生情侣。女生小顾说,“有时下午没课,就会和男朋友出来逛逛,喜欢到这家店坐坐,夏天能吃到机打的冰激凌,冬天能吃到原汁原味的岩烤玉米……”
小顾还说,相比学校附近的快餐店,这家便利店就餐性价比更高,环境好,候时不长,不定期还有快餐盒饭半价的*,对学生族很有吸引力。
细心的小白领芳芳则欣喜地告诉朋友,zui近她在“祐驿站”看到,*个货架摆着以巴西*为主题的助兴商品,比如男人看球赛需要的啤酒、人字拖等,“现在的便利店越来越像小百货店,门店氛围常常搞得像过节,我们怎么不会心动哦!估计下个月他们就会推出和七夕有关的商品了。”
多个品牌纷纷加入“三代店”升级大战
分析
“三代店”盯上了“80后”、“90后”消费群体
近两年来,百货业业绩频频下滑、大卖场经历一轮又一轮的“关店潮”,说明传统的“大而全”的零售市场未能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然而便利店却以“小而美”的业态发展得如火如荼。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显示,2013年,中国26个城市的便利店门店平均增长率为30%,增速相当可观。
小而不起眼的便利店为何能在行业中逐渐攀升制高点?零售+快餐的“三代店”正是其制胜法宝之一。
“便利店向兼备餐厅功能的业态转变,是目前一个趋势,这种业态模式的转变,可以让便利店实现销售额扩大,利润率也开始进入上升期。”从事零售行业多年的朱说,“以‘7-11’为例,其净利在中国台湾大幅增长原因是经营者已经找到了成长性商品—鲜食,大陆超市和便利店要实现突破,就必须重视鲜食,鲜食的毛利要比一般的零售商品高出5到10个点。”
据记者了解,“祐驿站”、“喜士多”等品牌便利店,其“三代店”中的生鲜比例已提高到了三成,甚至更多。“货架上鲜食(包括速食产品)的占比要达到约3成,才能保证2至3成的毛利底线。”“喜士多”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龙翔桥附近的“全家”,老板金就透露,该店“拳头产品”是各种快餐盒饭,原先日均能卖100多份的便当,自从今年3月份增加座位区后,上调鲜食比例后,一天卖200份也没有问题。
“‘三代店’与传统店相比,成本必然会高出一些(据说开一家成熟‘三代店’需要100万元)。但目前从‘三代店’的销售情况来看,大部分单店业绩的增长就能消化掉成本的上涨压力。单店业绩增长能达到20%以上,增长的贡献有70%以上是由生鲜食品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