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文章

乳企“生死大考”进入

2014/5/30 11:27:42
  导读:婴幼儿乳粉生产参照药品管理的时代即将正式到来。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去年年底发布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要求,相关企业应在今年5月31日前进行整改,未完成整改者将被停产整顿。据了解,我国有127家婴幼儿配方奶粉生产企业,整改后或有1/3的企业被淘汰。
  
  乳企换证大考即将落地
  
  大量OEM品牌身份或被“漂白”
  
  业内人士表示,大量的OEM品牌奶粉没有通过此次新政退出市场,希望未来通过市场竞争渠道将其清理出局
  
  距离5月31日国内乳粉生产许可证的审批大限,仅剩下一天时间,国内127家奶粉企业到底有多少企业能拿到准生证(可查现有数据是45家),目前还没有*数据。而进口奶粉准入证目前可查数据仅有41家(这个数据在不断更新中)。这场被称为*zui严的乳业大考,zui终以什么样的数据收场,尚等待*的数据公布。
  
  乳企大考被称“*zui严”
  
  为了改变乳业市场乱象,从去年底开始,国家食药监总局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严禁委托、贴牌和分装生产婴幼儿配方乳粉,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的宣传也做了明确的规定,而今年的5月31日则是对国内128家乳企换证审查的zui后期限。
  
  目前,国家食药监总局对外公布的可查数据是截至5月5日晚的一组数据,其中,已经发放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45家;未通过审核的企业有5家,已经申请延期和未提出申请的企业有28家,上述数据中仍有近50家没有相关信息公布。
  
  据记者了解,包括伊利、蒙牛、多美滋、惠氏、飞鹤、晨冠、花冠、纽贝滋等多家国内乳企业都通过了国家对乳业新生产许可证的审核,而它们为能达标拿到准生证,也花费了不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飞鹤乳业相关负责人表示,飞鹤旗下的6家工厂全部通过审核,在继3月份拿到*个生产许可证后,到5月份,飞鹤旗下6家工厂均拿到新的生产许可证。并成为业内获得认证工厂zui多的企业之一。而为通过审核,飞鹤拿出来上亿元的资金进行改造。
  
  另据报道,多美滋、晨冠、花冠和纽贝滋等四家上海乳企为拿到准生证,一共花费了1亿元进行改造和整改,这四家企业停产改造时间都超过一个月。
  
  除了花费巨资来改造以达标获得准生证,乳企们一致认同这次换证是*zui严的一次。
  
  多美滋对外事务总监邹春义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1亿元的整改费用不是平均分配到每家2500万元,有的企业生产线全部新建,所以花费的资金多。而多美滋此次整改仅是追溯体系方面的相关工作,因此花费的资金较少。
  
  而在多美滋总包博睿看来,这场国内对乳粉换证工作是*zui严的。“在欧洲一个审核员1天时间就能完成对一家奶粉企业的审核工作,而国内是3-4个审核员,审核1周时间才能完成审核。所以说,这是*zui严格的一次审核。”包博睿表示,审查越严格,生产出高品质产品的几率就高。
  
  同样,惠氏大中华区总裁瞿峰也表示,“惠氏对于认证很欢迎,惠氏所有海外工厂都通过了认证。”但对于花费资金情况,瞿峰并未透露。
  
  在业内人士看来,这次国家对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审核换证工作zui严,随着政策大限的到来,哪些企业zui终退出历史的舞台,只有等待相关部门公布结果。
  
  OEM品牌身份或“合法化”
  
  值得注意的是,当多数乳企都在说这次审核换证是*zui严的一次时,市场上也有反映,本次审查对那些“假洋鬼子”奶粉品牌并不严,甚至很多假洋品牌奶粉通过这次审核身份被合法化了。
  
  根据相关规定,自5月1日起,国家质检总局全面实施对进口乳品境外生产企业的注册管理,非经注册的境外食品生产企业生产的乳品不得进口。同时,严禁进口大包装婴幼儿配方乳粉到境内分装,必须已罐装在向消费者出售的zui小零售包装中。
  
  对于上述新政,市场给了很高的预期——新政将减少市场上的品牌数量,而充斥在市场中的假洋品牌奶粉有望退出历史的舞台,但事实却不然。
  
  近日,中国*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国家认监委)在公布了*进口乳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名单,41家生产商拿到了进入中国的“入场券”。
  
  不过,此次国家认监委公布是*名单,这个数据还在不断更新中。
  
  国家认监委表示,除了这份公布的名单,还将根据境外乳品生产企业申请注册的进展情况随时更新。
  
  在业内人士看来,进口奶粉在进入流程等门槛有所提高,但国内大量杂牌进口奶粉清理效果差,大批技术、工艺水平较差的进口品牌并未从根本上清理出去,而且通过认证,这些企业披上了纯进口的合理外衣。
  
  乳业研究员宋亮表示,这次认证只要是符合条件的都给予了认证,不过,有很多被认证的企业旗下会有多个品牌,而这些品牌是以OEM形式存在的(OEM特指2008年以后进入中国的市场的贴牌乳企)。因此,这次认证并没有将大量的OEM品牌奶粉清理出市场,它们通过这次认证身份被“漂白”,而大批小规模、没有技术和品牌底蕴的OEM奶粉仍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宋亮表示,这次没有通过政府的新政让这些品牌退出,希望未来通过市场渠道将其退出。“未来*的乳企会将渠道下沉,这样就挤压了这些小品牌的乳粉”。

猜你喜欢

相关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