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渔业发展现状
时间:2016-04-06 阅读:851
-
提供商
诸城市华易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资料大小
1987968 -
资料图片
点击查看 -
下载次数
209次 -
资料类型
jpg -
浏览次数
851次
时间:2016-04-06 阅读:851
提供商
诸城市华易达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资料大小
1987968资料图片
点击查看下载次数
209次资料类型
jpg浏览次数
851次一、海洋渔业发展现状
传统的海洋渔业是以渔船、渔具为生产手段的近海捕捞业。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衰退和单位捕捞效益的降低,从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的眼光便逐步投向了外海和远洋,使世界海洋捕捞业出现了近海、外海和远洋各呈其彩的局面。在当今远洋渔业受到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限制的情况下,为了维持和恢复海洋自然生产力,增加水产品产量,一些濒海国家积极发展海水鱼、虾、贝、藻类的增殖养殖,出现了海水增养殖业。现代的海洋渔业由海洋捕捞业和海水增养殖业组成。
(一)世界海洋渔业现状
目前,上把世界海洋划为16个大渔区,即太平洋和大西洋各分西北、东北、中西、中东、西南、东南几部分,印度洋分为东、西两部分和地中海、黑海及南极海区。按渔业资源的丰富程度,又把世界海洋分为四大渔场,它们分别是北太平洋渔场、东北大西洋渔场、西北大西洋渔场和秘鲁沿海渔场。*FA0对世界海洋渔业资源年可捕量总体估计是,经济鱼类为1.04亿吨,经济甲壳类230万吨,头足类l000万至l亿吨,灯笼鱼类1亿吨,南极磷虾1亿吨以上。即使不考虑南极磷虾,世界海洋渔业资源的年可捕量也要比目前的渔获量高出2倍以上。通过对世界各海区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以及资源潜力的综合分析,世界海洋渔业资源仍具有较大的潜力,海洋捕捞业有条件保持增长的趋势。从20世纪80年代初世界海洋渔业发展情况来看,海洋渔获量为6500万吨左右,其中90%以上是在占海洋总面积约7.5%的大陆架水域获取的。1980-1982年海洋水产品的年均增长速度为303%。l982年世界海洋渔业产量为6820万吨。到l991年世界海洋渔业产量为8500多万吨,远洋渔业产量820多万吨,海水养殖产量l050万吨。*FA0近年组织了世界各国水产专家、学者对世界渔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研究和评估,预测到2000年,世界渔业总产量将达到1.1亿-l.25亿吨,其中海洋渔业产量将达到9000万吨。这种总量的增长是世界人口增长的要求和渔业工业化水平提高的结果。
综观世界海洋渔业的发展,在传统海洋捕捞渔业发展的同时,有两个zui突出的特点:一是远洋渔业的兴起,二是海水增养殖发展迅猛。
英国是zui早发展远洋渔业的国家,早在1890年英国远洋拖网渔船队即从法罗群岛进入冰岛鳕鱼渔场作业。随后在1902年又从西班牙、葡萄牙开始南下到非洲西海岸海区作业。继而在1905年北上到挪威北方沿岸,开发自挪威到俄国北部的渔场。随着渔业技术的改进,作业水域从水深l00米扩大到200米,还有少数渔船在200米以上的深海捕鱼。日本在19世纪末期和20世纪初期便注意发展远洋渔业。l898年日本开始实施远洋渔业奖励法。1930年日本的母船式底拖网渔业开始在白令海作业,1932年其母船式鲑鳟流网作业于堪察加沿海,1934年其母船式捕鲸船队开始出现于南太平洋。此外,其金枪鱼渔业到达日本东方2000海里的选洋海域作业;拖网渔业则远航到澳洲、北美西岸和南美东岸南部的巴塔哥尼亚外海进行生产。20世纪60年代日本的远洋渔船进出于各大洋。到20世纪末,日本年渔获量已达1000万吨上下,其中20%是远洋渔业的产量。前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凭借其庞大的渔船队开发世界各大洋的渔业资源。即使在进入实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制度的新时代,也没放弃远洋渔业。他们继续派出调查船到世界各海域探索新渔场和新捕捞对象,使其渔获量仍名列世界*。60年代以来,韩国、波兰等国的远洋渔业也迅速发展,渔获量逐年上升。到l991年,世界远洋渔业产量达到海洋渔业产量的10%。
在远洋渔业发展的同时,世界海水增养殖业也有较快发展。世界海水养殖品种以藻、虾、贝、鱼四大类为主。l991年,虾类养殖产量为69万吨,贝类养殖产量约500万吨,海水增养殖产量约占世界海洋渔业产量的l3%。我国是世界海水养殖大国,l991年海水养殖产量为190.5万吨,约占世界海水养殖总产量的18%,其次是日本。到2000年,世界海水养殖产量将达到2000多万吨,其中贝类养殖产量将达760万吨,虾类养殖产量将达100万吨,其中亚洲的对虾养殖产量将达80万吨。目前世界海水养殖正朝着大规模、集约化方向发展。随着分子遗传学和基因工程等高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海水养殖在不久的将来必将出现一次巨大的飞跃。
(二)我国海洋渔业现状
在世界海洋渔业发展潮流中,我国的海洋渔业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终于悄然崛起。
我国近海、外海渔业资源都很丰富。近海水质肥沃,生产力较高,是各种海洋动物栖息、索饵、生长、产卵的良好场所。我国海洋捕捞量的90%来自近海海域,我国大陆架渔场有鱼类l50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70多种。我国及毗邻海域渔业资源年可捕量为400-470万吨,是世界上重要的渔场之一。我国还有水深15米以内的浅海滩涂2亿多亩,全国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天然河流有5000多条,带人海洋大量有机质,适于多种鱼虾和贝藻类繁殖生长,具有发展海水养殖的*条件。
解放后,我国海洋渔业发展很快,主要依赖于海洋捕捞。1950年海洋捕捞产量54万吨,1957年就达到l82万吨,而且经济鱼虾占的比重比较大。到1958年,由于“大跃进”、“高指标”的影响,导致过度捕捞,使渔业资源受到破坏,海洋渔业产量大幅度下降。1961年,海洋渔业产量只有143万吨,从此,海洋渔业生产进入了长时间的徘徊时期。从70年代初开始,由于受“不歇伏,不休渔,淡季不淡,旺季更旺”、“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等错误思想的影响,使近海渔业资源继续遭到严重破坏。我国主要经济鱼类资源严重衰退,大、小黄鱼由过去年产十几万吨降到三五万吨,还有一些主要经济鱼类已形不成鱼汛;带鱼产量也不稳定,呈现性成熟提前、个体变小的趋势。黄海、渤海、东海的其他大部分鱼类分别处于充分利用、过度利用或濒临枯竭的状态。从渔获物看,质量普遍下降,主要经济鱼类幼鱼比例大为增加,从而造成渔业收益减少。为了保护近海资源,使海洋捕捞业得以恢复和发展,1979年国家提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近海资源,发展外海渔业,探索远洋渔业的方针。经过调整,破坏渔业资源的底拖网和定置渔具作业受到限制,近海渔业资源得到了保护,并开辟了外海新渔场。到1982年,全国海洋渔业总产量达到360万吨,是l950年的6.5倍,海洋捕捞业又开始走向稳步发展的阶段。进入80年代中期,我国近海及毗邻海域渔业资源年实际捕捞量已达500-570万吨,据专家计算,捕捞量高于可捕量l00万吨。这一状况说明近海利用已超过极限,外海尚有一定的捕捞潜力,特别是南海外海基本上未开发利用。
由于面临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的严峻形势,我国的渔业生产逐步转向了外海,同时开始了远洋渔业生产。
我国的远洋渔业是l985年起步的。该年3月10日,由中国水产总公司组成的*支远洋渔业船队,从国内启程开赴西非捕鱼,从此揭开了我国远洋渔业发展的序幕。1989年3月,在*颁布的国家产业政策中,把远洋渔业列为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在1990年7月召开的全国副食品工作会议上,*总理对发展远洋渔业给予了高度重视,指出:“今后一方面要保护近海渔业资源,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远洋捕捞。”会议还决定,国家“七五”期问扶持远洋渔业的优惠政策,“八五”期间将继续实行。这对远洋渔业的发展无疑是有力的推动。经过l0年的艰苦创业,历尽艰辛坎坷,我国远洋渔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一捕鱼发展到渔工贸综合经营,从开始涉足个别海域扩展到世界三大洋,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经营水平不断提高,已成为我国外向型经济中的一支生力军。到1994年底,全国有l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的48个远洋渔业公司,在34个国家和地区办了65个独资、合资和合作经营企业或代表处。远洋渔船发展到1000多艘,外派人员15000人,在海外形成了近3亿美元的资产,年渔获量约70万吨,生产经营额3.5亿美元,l0年累计捕鱼250万吨。
在发展远洋渔业、外海捕捞的同时,我国海水养殖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l981年海水养殖产量45.8万吨,1990年达到162万吨,1992年达到242万吨,海水养殖产量居世界*。养殖的品种有海带、扇贝、紫菜、贻贝、鲍鱼、蛏、牡蛎、蛤、海参、对虾、梭鱼和尼罗罗非鱼等几十种。近年来,我国海水养殖的品种结构不断优化,鲍鱼、海参、对虾、名贵海水鱼、扇贝等经济价值较高的品种比重不断提高,其中,对虾、扇贝产量均达到20万吨以上。
在海水增殖方面,我国也取得很大成绩。l979年我国开始在沿海8省建立了24个人工鱼礁点,共投放人工鱼礁2万多个,达12万立方米,投石9.9万立方米,显示了良好的集鱼增殖效益。80年代后,我国海水增殖业迅速发展。l984—1986年,山东省*在山东南部沿海进行了为期3年的开发性对虾增殖技术试验,共安排1.8万条船从事回捕生产,从而减轻了渤海秋汛对虾渔场的压力。增殖虾产值1.1亿元,为3年增殖投资额的8.9倍。鉴于山东省1984年对虾增殖*,*在青岛市召开了全国对虾增殖经验交流会,向全国推广了山东的增殖开发技术和渔政管理经验。随后,辽宁等省到山东考察了增殖管理和放流技术。*黄渤海区渔政局也在渤海开展了大面积对虾增殖。至此,全国自北到南8个省市开展对虾增殖,使近海增殖业成为发展我国海洋渔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1984年我国增殖业起步,到l990年,全国近海增殖放流品种达20多个,其中放流对虾苗210多亿尾,回捕对虾4万余吨,产值达10多亿元,出口对虾2万吨,创汇达2亿多美元。此外,海蜇、鲍鱼、海参、扇贝、梭鱼、毛蚶和魁蚶等品种的放流增殖也逐步形成规模。
总之,我国海洋渔业经过几十年的曲折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统计数字上看,l991年全国海洋水产品产量为800多万.吨,海洋水产业总产值为311.9亿元(当年价),其中海洋水产品产值为220.9亿元。1993年,全国海洋水产品总产量达到l021万吨,其中海洋捕捞736万吨,海水养殖285万吨。到l994年全国海洋水产品产量达l242万吨,其中海洋捕捞896万吨,海水养殖346万吨。
纵观我国海洋渔业的发展历史,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增养殖业得到迅速发展,部分省市已实现了养殖产量超过捕捞产量的历史性转变。二是远洋渔业规模不断扩大,出口创汇能力明显提高,市场进一步拓宽。三是海洋渔业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逐步形成了以渔业为主,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交叉发展的格局。四是海洋渔业的科技含量日益提高,向科技要效益已成为水产业同仁的共识。五是渔政管理的强化为海洋渔业的发展提供了优良的环境,保障了海洋渔业的稳步快速发展。六是海洋渔业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为海洋渔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海洋渔业面临的问题主要是近海渔业资源严重衰退,增船增网现象继续存在;名优渔业养殖品种较少,形不成规模效益;鲜活水产品数量少,低质产品比例较大;增殖业规模小,增殖品种单一;生产治安秩序较差;渔业水域污染严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