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糖果生产线发展的三大趋势
时间:2020-11-04 阅读:1434
糖果产业作为我国的两大支柱零食产业之一,一直是我国食品工业中的拉动品类。然而,随着近年来“过节”气氛趋淡,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糖果等以节庆团购消费为主的休闲食品消费遭到重创,总体销量持续下滑。
针对目前明显的下滑趋势,以徐福记、阿尔卑斯、旺旺、雅客、金丝猴、大白兔等品牌为主的传统糖果企业频频推出新品,并进行团购*,积极通过并购等方式调整战略,但糖果市场的整体态势仍不容乐观。
“传统糖果产销发展放缓,糖果消费的休闲化趋势明显已经成为行业的共识。”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糖果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丁绍辉曾在采访中表示。相关数据表明,在糖果消费者中,有51%的受访者是因为“嘴馋”而食用糖果;有46%的受访者是为了增加身体能量而食用糖果;有41%的受访者是因为在家上网、打游戏或看电视时“消遣”而食用糖果;还有35%的消费者会和父母、伴侣、朋友共同分享糖果的美味。此外,“过节”作为维系关系的纽带,也是亲朋好友尽享“甜蜜”的时机。
目前糖果市场存在“超市快消品整体下滑;电商行业发展迅猛,对超市快消品冲击比较大;婚庆糖果销量减少但品质要求上升,包装需求丰富”三大趋势。其低端市场压缩,中端市场发展迅速,市场有所提升。
创新乏力:国产品牌陷入价格战泥沼
其实,以低价竞争抢滩市场的企业不在少数。不少糖果企业在发展初期都将市场定位在三四线城市,因为三四线城市人群的消费理念以经济实惠为主,以“饴糖”为生产原料的中低档糖果正好可以满足其消费需求。“‘一家有家家有’的竞争格局只会让整个产业进入‘死胡同’。”任建华表示,企业耽于“价格战”,只能在原料上想办法,廉价的原料使口感变差。如此周而复始,国产糖果除低价外,再无其他优势。这就给消费者留下了国产糖果品牌廉价的印象,产品卖不上价,更别提进驻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大型连锁超市了。
潜力巨大:外资加码中国市场竞争加剧
当国产品牌陷入低端市场的“价格战”时,外资糖果品牌已长驱直入近年来,雀巢、玛氏、费列罗等外资品牌不断加码中国市场,如引入新品牌、新产品,加*营销力度等。数据显示,中国糖果市场几乎被箭牌、玛氏、阿尔卑斯等几大外资寡头牢牢占据。以巧克力为例,仅德芙、吉百利、好时和金帝四个品牌就占据了中国市场超过60%的份额。外资品牌还在中国持续上演并购大戏——先是玛氏并购箭牌、卡夫并购吉百利,再有雀巢并购徐福记、好时收购金丝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