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麦的由来
时间:2021-08-20 阅读:5748
烧麦(烧卖、肖米、稍麦、鬼蓬头)是一种以烫面为皮裹馅上笼蒸熟的小吃,元末明初源于北京,形如石榴,洁白晶莹,馅多皮薄,清香可口,民间常作为宴席佳肴。
烧麦在中国土生土长,历史悠久,南北方的烧麦在制作材料做法等方面有很大差异。烧麦是用温水和面,其后再加入冷水和面,面团用擀面杖擀开,擀出的皮薄而不平,四边如同花边,中间放馅,将其由下向上一提即可成型。
烧卖在中国南北方都有,是一种面制的食品,品种繁多,在江苏、浙江、广东一带,人们把它叫做烧卖,而在北京、内蒙古等地则将它称为烧麦、稍麦、稍美(北方稍美与南方烧卖不同,以羊肉大葱为主)。
有的是萝卜青菜豆腐干为区别各位茶客的小菜,便不封口。每当一笼蒸好后,店小二便会把蒸笼端到茶堂的大桌上,说:“各位茶客的小菜捎来了,劳架自选。”这时茶客各自点了自己的“薄饼包菜”边吃边饮。
另有一说是烧卖起源于包子。它与包子的主要区别除了使用未发酵面制皮外,还在于顶部不封口,作石榴状。史料记载:在十四世纪高丽(今朝鲜)出版的汉语教科书《朴事通》上。清朝乾隆年间的竹枝词有“烧麦馄饨列满盘”的说法。李斗《杨州画舫录》、顾禄《桐桥倚棹录》等书中均有烧卖一词的出现。《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烧卖、匾食有何难列了“各样烧麦,大肉烧卖、地菜烧卖、冻菜烧卖、羊肉烧卖、鸡皮烧卖、野鸡烧卖、金钩烧卖、素芡烧麦、芝麻烧麦、梅花烧麦、莲蓬烧麦”清代无名氏编撰的菜谱《调鼎集》里便收集有“荤馅烧卖”、“豆沙烧卖”、“油糖烧卖”等。油糖烧卖"则用板油丁、胡桃仁和白糖做馅制成。中国南方还有一种“卤馅芽菜烧卖”。
据说烧麦起源于明末清初的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回民区和玉泉区)的茶馆,到清代通过晋商传到京津等地,称为“捎卖”,“归化城烧麦”为京津地区吸引食客的招牌。
现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大众对烧麦的需求以及喜爱,手工包制已经满足不了大众的需求,为了供应市场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发明出制作烧麦机器,其中以雷博的大小烧麦机为主,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定制,满足客户需求的同时,也减少了人工,提高了生产的速度和质量。
设备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