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豆腐起源到豆腐机
时间:2014-09-23 阅读:5225
“以豆为之,造法:水浸磨浆,去渣滓,煎成淀以盐卤汁,就釜收之”-------这是《辞源》里对豆腐的生产过程的记载。
说起豆腐的起源,很多人都会问及,而众多书籍里早已记载,安徽省淮南王刘安,这就是中国五千多年文明史中出现豆腐的创始人!
据说在刘安发明豆腐后,经过不断深入研究,同时成立豆腐坊,把制作工艺传授给当地的农民,并逐渐向外地扩散,当地农民学会了制作豆腐后代代相传,不断改进豆腐制作工艺,以致在当时,刘安所在地淮南八公山的豆腐比外地的豆腐更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而后出现了乾隆豆腐的传说!
如今,豆腐不仅是人类zui理想的食品,并且还具有一定的药用食疗价值。其甘凉清热,生津润燥,解毒补中,对人体有益而无害。豆腐在过去的制作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其操作过程的繁琐让该产品的生产效率大大减低,利润空间无法提升,人们不得不以大量的劳动力加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广州市国研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国研牌*磨浆机的问世给豆腐的生产提高了阶梯式的效益,人们从原始的手推式磨浆过渡到使用电动机带动的自动砂磨,但后面的工序还是采用传统的手压式操作。
20世纪初期,经过国研人的不断创新,国研牌*全自动豆腐豆浆机出现在人们的生活里,该设备集生产豆浆、豆腐、豆花于一体,自动磨浆、自动加热、同时采用气泵使压榨部分全自动化,使豆腐的生产达到省时省力省心,提高了豆腐制作的利润空间,给豆腐市场创下一个发财致富的空间!
而今,开办一家中小型的豆腐坊已不再是件难事,几千块的设备加两位工作人员,即可投产,其投资小,回报高的特点使该项目深受广大群众青睐,各种形形色色的豆腐坊逐渐湧于大街小巷,给人们带来了实惠又新鲜的豆腐!
据报道,美国等国家近年包括豆腐、豆浆之类的大豆食品增长速度大大快于大豆油脂化工业的发展。我国的豆腐已经深入到消费者的饮食生活几千年,其市场潜力应该比传统上吃干酪的欧美国家大得多。
影响我国豆腐产业效益的主要原因是生产技术和方式的落后。国外过去主要靠大豆油脂化工产品拉动大豆产业,我国大豆消费在历*主要是传统豆制品。然而,在*引进中,我国大豆油脂化工迅速发展起来,而传统豆制品却萎缩了,以至于我国大豆消费中油脂占75%,传统豆制品仅剩3.7%。可是在大豆油脂化工方面,国外的大豆有明显的价格和品质优势。国产大豆虽然在加工豆腐、豆豉等传统豆制品上有优势,但由于传统豆制品受冷落,国产大豆依然被挤压得很难翻身。也就是说一方面我国每年要进口约2000万吨大豆,而另一方面国产大豆还没有摆脱卖难问题。
要发展大豆产业,显然必须开拓有利于国产大豆销售的市场,即扩大传统豆制品的消费。按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推荐消费者每天应该食用25g以上大豆蛋白,以发挥其保健功能推算,每人每日应该食用半块豆腐和一杯豆浆。我国约有13亿人口,以此计算,我国仅本国品种的高蛋白大豆需要量为2847万吨/年。如此巨大的市场潜力,显然可为我国大豆产业带来光明前景。
大豆食品需要现代化中华民族在人类历*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传统大豆食品是其代表。但以现代食品的标准衡量,无论在加工工艺还是在产品质量上,都有许多混沌不清、不尽合理的因素,正是这些因素影响了其完善和发展。因此,传统大豆食品需要现代化。传统大豆食品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是规格化和标准化。
现在同一种产品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不同生产者之间,无论是生产工艺,还是在产品品质要求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别。特别是在产品名称和生产操作术语上,不同地区之间千差百变,相当混乱。因此,豆制品要现代化,应进行规格化、标准化工作;其次需要政府及食品企业家的重视和支持,应制定完善的标准、法规,限制落后的生产方式;再次需要高科技,尤其需要食品科技工作者的重视。因为传统大豆食品的生产大多靠技艺,生产者缺少理论知识。现实是外国的许多有名实验室、研究所对于我国传统豆制品已经展开了相当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不仅涉及机械工程、自动化控制,还涉及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命与营养科学、包装、材料、化工、育种、栽培等领域。要将几千年的手工作坊式生产改革为规模化现代化生产,必然存在着许多科学和工程上的难题。因此只有自主开发,科技创新。而这正是国研食品机械这几年来努力的方向与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