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麦哲仪器有限公司

免费会员

收藏

田间微地形及秸秆覆盖对土壤盐分的影响

时间:2013-06-22      阅读:223

    夏玉米土壤水利用试验主要利用土壤水分测定仪研究优化土壤水流动模式技术。试验设4个处理,每个处理4次重复。试验对土壤水分、养分、盐分、微生物等项日进行了监测。下面就试验结果进行分析。
    土壤水分特征2001年夏玉米秸秆覆盖及对照处理0-0.45m土壤水储存且的分布。7月15日以前,玉米生长处于苗期,土壤水储存旦消耗以土面蒸发为主。6月14—15日一次降水78.2mm后,秸秆覆盖小区的土壤水储存量在降水前与不盖小区接近,降水后前者明显高出后者,并一直保持到玉米封垄。所以,夏玉米进行秸秆覆盖在其生长前期可显着减少上面蒸发。
2000年夏玉米土壤水利用技术试验期间,从8月20日至9月10日有一次降水,图4—17显示此阶段在作物根系分布密度大的0.2m、0.3圃深度处土壤含水量均表现为垄的含水量高于沟,这对生长在垄上的作物十分有利。8月20日前起沟培垄覆盖秸秆处理垄上的含水量与平播接近,8月20日后前者高于后者,说明起沟培垄所建造的人工微地形优化了土壤水的分布。
    8月30 H前.因降水较多,沟与垄20cm深度土水势接近,土壤水主要表现为垂向运移。8月30日至作物收获,降水,同一深度沟内土壤水势高于垄,沟内土壤水向垄运移。说明旱季先平后垄处理有利于行间土壤水分向作物根部运移,优先保证作物用水.起到了优化土壤水流动系统的作用。2001年夏玉米生育期降水较多,优化土壤水流动模式的作用未能体现出来。如遇干早年份需灌溉时采用沟灌或隔沟酒,将进一步发挥优化土壤水流动模式的作用。
作物对土壤养分酌利用深度主要在饼作层0-40cm,6于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利用和施肥、灌沥答因素的影咱,这个深度上的土壤养分经常发生变化。从土壤养分割面变化图(图4—20)可以看出,土壤养分明显变化层深度有效磷为0-20cm,全氮、水解氮和有机质为o一30cm,而有效钾则为0—10cm。
从土壤养分主要变化层的平均含量可以看出:玉米生长期,同一处理田块垄上的土壤养分含量普遍比沟里的高,不同处理田块覆盖秸秆田块高于不盖秸秆田块;而玉米收获后则几乎表现为相反的规律,有效钾的变化犹为明显,可能原因是不盖秸秆田块土面蒸发作用比覆盖秸秆田块强烈,引起土壤养分在明显变化层富集得快。说明起沟培垄造成的微地形有利于形成土壤养分变化层的养分差异p形成“垄商沟低”的养分分布P6利于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同时秸秆覆盖有利于培肥地力、防止上壤养分淋失。    可以看出无论是否覆盖秸秆,垄和沟处土壤可镕盐含量都有所减少,表明该期土壤表层处于脱盐状态。
    田间微地形及秸秆覆盖对土壤盐分的影响表现为:在夏玉米吐丝期,覆盖秸秆田块垄上的盐分含量高于沟里的盐分含量,不盖秸秆田块则相反。夏玉米收获后,无论覆盖秸秆与否,垄上的盐分含量都高于沟里的盐分含量,这是因为在夏玉米生长中后期玉米植栋高大,形成比较有效的田间覆盖,降低了棵问蒸发,而且垄上根系密度比沟里大,蒸团作用强,引起土壤盐分在垄上积累。
对比2000年夏玉米基层农技服务推广体系建设项目可以看出,秸秆覆盖有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量,根层0-0.3m深度范围内土壤微生物碳的总量比不盖秸秆增加99.22mg/8,提高了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先平后垄盖麦秸后,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垄上的微生物活性,土壤微生钓碳的总量比沟内增加了342.16”8/8,更加有利于作韧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及土壤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和转化。
    2000年及2001年夏玉米试验期间,降水比较充足,各处理玉米平均产量较高,为513.2kB/亩-571.5k8/亩,水分生产率1.74—2.70k8/m3。各处理的产量和水分生产串较对照田块均有一定提高。耗水量较小的2001年,起沟培垄优化土壤水流动技术所产生的效果较2000年显着,但两个年度的夏玉米产量差别并不大。因此,夏玉米起沟培垄优化土壤水流动的土壤水利用技术对于偏早年份或灌溉水量小的年份效果可能更加显着。更多仪器信息:土壤水分测定仪/土壤水分速测仪 http://www.soil17.com/product/yq_188.html 
带:基层农技服务推广体系建设项目 http://www.soil17.com/

下一篇: 旋风式粉碎磨的初步研究
提示

请选择您要拨打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