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麦哲仪器有限公司

免费会员

收藏

土壤水流动系统的处理

时间:2013-06-22      阅读:254

1999—2000年冬小麦沟播覆盖技术试验中沟播处理田块40cm以上土壤储水量变化曲线。从便携式土壤水分温度速测仪的测量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沟播盖秸秆还是沟播不盖秸秆,沟内的土壤储水量明显高于垄上,垄沟储水 量差异明显,后期(5月15B后)由于垄沟高差降低,储水量差异变小。这说明沟播有助于水分向沟内汇集,对生长在沟内的小麦来说,非常有利。
沟播处理田块垄沟含水量产生差异的原因是:①沟低空商的地形有利于汇集降水和沼洒水;②沟播形成微地形后优化了土壤木流动系统,使土壤水分向沟内小麦根系处汇流。从图4—12可以看出,小 麦根系分布密度大的o.2m深度处垄沟土壤水总水势变化趋势为:从小麦起身至灌拔节水,无有效降水,沟背的总水势高于沟内,水乎方向上土壤水表现为沟背向沟内运移,向作曲根部供水,优化了土 壤水分的分布。灌水或较大强度降水则会被汇集于沟中,使沟内水势升高,短时间内土壤水向沟背运移。
由图4—13可见,在干早年(1999—2000年麦),从秸秆覆盖到小麦枝节这一阶段,土壤水消耗以蒸发为主,覆盖秸秆处理田块o—o.45m土壤水储存量高于不盖处理。拔节后秸秆的覆盖保墒效果不再 明显。在正常年份(2000一2001年麦)盖秸秆处理的土壤水储存量赂高于不盖秸秆处理。所以,沟播后再进行秸秆覆盖更有利于土壤水的储存和利用,干早年份效果尤为明显。秸秆覆盖的保墒效果主要体 现在前期。
     2000-2001年麦覆膜穴播处理与平强对照田块0-0.45m土塌水储存量变化曲线。可以看出,在拔节水之前覆腰穴播处理土壤水储存量一直高于对照田块,且从播种至枝节,这种趋势 在加强。因此,在土壤水以蒸发消耗为主的阶段,覆膜显着抑制了土壤水流动系统上边界的蒸发作用。
覆膜穴擂处理还有利于提高海溉水及降水的利用效率,充分利用土壤水储存量。覆腹穴播处理在海水前(4月9日)50cM以浅为主要供水深度,土壤水分向上运移,4jlo日海水25m3/亩后 ,1.4m以上土壤总水势迅速增加,补充了作物蒸腾形成的土壤水库容。9天后(4月19B)60cm深度水分明显向上运移。随着小麦生长速度加快,土壤供水深度逐渐加大。至4月27日土壤主要供水深度已由原 来的50 cm增大到100cm。降水过程中土壤水运移与沟播处理有明显不同,4月29B防水24.9mm对覆膜穴播处理的有效时间达到lo天左右,比沟播增加了7天。因此,冬小麦覆膜穴播技术将有限的降水和灌 溉水集中在作物根部,显着提高了降水和沼演水的利用效率。
    土壤养分、微生物、盐分及通度分材,土壤养分土壤养分样分别在冬小麦成熟收获后的2000年6月11B及2001年6月29日采集。从表4—8中可看出:2000年6月11日取样5U得的养分指标值无论 是沟播盖秸秆还是沟播不盖秸秆,垄上的养分值高于沟内,且盖秸秆处理高于不盖秸秆处理,沟播大于平播。200I年6月29日取样分析得到的不同处理田块土壤养分状况显示:沟播盖秸秆处理囚块垄上的 养分值高;除有效钾外,其他指标均为盖秸秆大于不盖秸秆。 以上土壤养分变化规律表明:沟格形成的微地形使土壤养分在垄沟形成差异,沟内较垄上养分值低,原因是生长在沟内的作物充分吸 收了土壤中的养分造成收获后残留在土壤中的养分降低。盖秸秆处理的养分值高于不盖秸秆处理,说明秸秆覆盖有利于培肥地力,防止土壤养分淋失。
    土壤微生物土壤微生物样采集于2000-2001年冬小麦田浇拔节水和酒桨水后,取样深度为0-80cm,每10 cm取一个样。测试指标包括:酶的活性、微生物碳、有机碳、有机质及重量含水量。
其中前两项指标能反映土壤中微生物活动状况。从4月11日取样测试结果来看.沟摇不盖秸秆处理菌的活性、微生物碳均为沟内大于垄上;5月17日取样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酶的活性接近,沟播微生 物碳表现为盖秸秆处理沟内大于至上。这说明在小麦生长旺盛期沟内微生物活性较垄。k强,所表现的微生境有助于小麦的生长。另外o一30cm土壤一般覆盖秸秆酶的活性及微生物碳量比不盖秸秆处理高。说明秸秆能激发土壤表层微生物活性。
盖膜穴播处理微生物指标数值较低,可能是由于覆膜后土壤上边界相对封闭,对微生物活性有所影响。
    1999—2000年冬小麦试验结束后土壤可涪盐测试结果。可见,沟播处理。一o.2m深度范围内沟内可溶盐含量大于垄上,覆盖秸秆处理小于不益秸秆处理。原因是小麦沟播处理,沟内 根系密度大,蒸腾作用时水去盐留引起盐分在沟内富集快于垄上;由于覆盖秸秆减少了土面蒸发,因而减轻了土壤盐分的表聚。尽管沟内土壤盐分含量较高,但其浓度远没有超过作物耐盐度;根据前期 五瞳试验场试验,雨季后,盐分*可以被雨水淋洗掉。
    2000-2001年冬小麦返青至拔节期土壤地沮日变幅(1日内高温度与低温度之差)以及10日之间的地温变幅Afl。。从表中可以看出,无论是日变幅还是10 B之间的地温变幅PQ内的变幅均 小于垄上,覆盖秸秆的小于不覆盖秸秆。这表明覆盖秸秆以及沟播使沟内土壤温度变化趋于缓和,即低温时有“增温效应”,高温时又有“降温效应”,能平抑地温变化,缩小昼夜温差,有利于小麦安 全越冬,防止倒春寒的危害。因此,沟播覆盖秸秆技术具有调节土壤温度效应,改善了田间微气候,有利于作物生长。覆膜穴播也具有调节地温的作用。
1999—2000年冬小麦优化土壤水流动系统处理的土壤水利用且较对照提高26.6—55.8mm,增产35.6%-39%,水分生产串提高0.10—0.23k8/m3。2000—2001年冬小麦试验各土壤水利用技术处 理囚块产量(覆膜穴播处理因农学原因除外),高于对照59.7—69.7k8/亩,水分生产串提高o.24k8/m3(表4—12)。随着土壤水利用技术试验水平的不断提高,2001—2002年各土壤水利用技术处理土 壤水利用员高于对照23.0-39.5mm,产量高于对照24.7—95.7k8/亩,增产5.3%一20.7%。尤其是覆膜穴播处理产量达到557.4kB/亩,水分生产率为2‘20k8/m*。进一步说明优化土壤水流动 模式的土壤水利用技术可以节水增产,显着提高作曲水分生产率。更多仪器信息:便携式土壤水分温度速测仪 http://www.*7.net/yq_list/yq_41_1.html

上一篇: 旋风式粉碎磨的初步研究 下一篇: 比色计记录型和数字显示型装置的区别
提示

请选择您要拨打的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