缙云县龙坑村:“一片叶子”带富一方百姓

丽水市农业农村局 2022-11-10 • 5301阅读
  缙云县是瓯江、钱塘江、灵江三大水系的主要发源地,为括苍山脉与仙霞岭的过渡地带,山多田少,盛产茶叶。缙云黄茶多数分布于海拔600米密林地带,植被茂盛,土壤有机质丰富,日夜温差大,具有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是真正的原生态茶。近年来,缙云县大源镇龙坑村以黄茶产业拓宽了“两山”转化通道,实现了从全县“最远最穷村”到“千亩黄茶第一村”的美丽“蝶变”。近日,龙坑村100公斤缙云黄茶走出了高山,“漂洋过海”销往德国,成为全县黄茶出口首笔订单,真正使“一片叶子”带富了一方百姓。
 
  缙云县大源镇龙坑村,位于缙云县东南面偏僻山区,与仙居交界,要经外县地界若干公里才能到达的最远山村。近年来,龙坑村搭上了乡村产业发展的快车,全村有293户已种植缙云黄茶品种约1500亩。随着“龙坑村千亩黄茶科技示范基地”的建立,一个昔日偏远贫困落后的山村,逐渐蝶变为一个产业兴旺、美丽富裕的缙云黄茶专业示范村,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龙坑样板”。
 
  一、主要做法和成效
 
  生态支撑,壮大集体经济。龙坑村山高土厚,境内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且土质是偏微酸的砂壤土,十分有利于茶叶香气物质形成。在省科技特派员李强的助力下,龙坑村引进缙云黄茶新品种,按照“小农户集中连片种植模式”发展黄茶特色产业。目前龙坑村黄茶种植面积已有1500亩,产值4000余万元,今年春茶鲜叶单价最高达到300元/斤,效益是其他品种的4~6倍,龙坑村人均增收1.1万元。
 
  乡贤助力,创立品牌效应。龙坑村乡贤郑国杨看到黄茶发展优势后,毅然放弃外地生意,返乡承包了村里的900多亩荒山,并动员村民一起种植黄茶。做品牌,建基地,郑国杨让自己从协助者变为参与者,相继建立园区创新组织、小农户内部质量控制体系和黄茶科技示范园,形成了一个以“龙头企业+科技示范园+小农户种植+专业示范村”为组织形态的黄茶生产基地。龙坑村“缙云县黄茶特色农业科技园区”成功入选2021年度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创建名单,缙云县也凭借该项目在省农业科技园区创建中实现“零的突破”。
 
  科技赋能,智能转型升级。为拓宽智能化转型之路,缙云县龙源茶叶有限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用于黄茶种植研发,智能生产设备迭代升级等,并在20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中试车间里,引进全自动数字化扁形黄茶生产流水线,以全自动数据联控精准控制车间空气质量和温度,保证茶叶生产过程中所需的外部环境条件,实现“产品洁净、产出高效、产业智能”的目标,还可连续作业24小时,日产茶叶达500斤,使茶叶加工过程实现“科技赋能”和“提档升级”。同时,智能生产设备的使用,促使茶叶产量提升,带动了全村村民增收。
 
  农旅融合,打造共富样板。近年来,龙坑村在大源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将黄茶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实现从物质富裕到精神富足的统一。一方面,以举办“黄茶节”为契机吸引各地的游客,让更多的人感受到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和绿色产品的特色优势;另一方面,打造黄茶文化品牌,新建村文化礼堂、茶文化广场;突出乡愁文化的底蕴特色,持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2021年龙坑村举办了首届黄茶节,并成功吸引游客1000余人次。
 
  二、经验启示
 
  产业集群是关键。龙坑村已开发黄茶栽培标准化梯地1500余亩,建成高山黄茶优质高效种植技术研究与示范区,每年黄茶产量达2.2万斤,成为缙云黄茶最集中产区。同时,缙云黄茶特色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近两千多亩新基地正在开发拓展中,实现茶产业规模化发展。
 
  转型升级是核心。龙坑村建成缙云黄茶特色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并启用2000多平方米的黄茶加工标准化中试车间,引入全自动数字化扁形黄茶加工流水线,带动黄茶产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填补了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全县相关领域空白,实现了初级农产品向标准化加工产业的蜕变。
 
  创收共富是根本。今年5月,经过多轮竞价之后,龙坑村集体约9亩黄茶园更是从起拍价2万元,最终以首年7万元并逐年递增1%的租金顺利成交,是全县茶园承包罕见的高价,实现了村集体土地的增值。

热门评论

上一篇:康定:启动建设牦牛乳产业园,打造富农利民优势产业

下一篇:富阳区念好农机“三字决”,助力“双抢”稳丰收

相关产品

马上评论